一、MPA課程設置
核心課程這類課程提供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和基本理論、方法及技術、與公共管理現實相關的基礎癃識、政治理論以及外語知識。其中有一門由各個學校自行確定,以體現特色和靈活性,這10門核心課程是:
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第一外國語、 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 、政治學、公共經濟學、 行政法、定量分析方法 、信息技術及應用 、專業方向必修課: 根據公共管理學科特點和領域,設置了5個專業方向。每個專業方向列出了若干專業方向必修課。
各試點單位可以根據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以及培養對象的要求,自行選擇一組作為專業方向必修課。 選修課由各個學校自行確定,原則是多樣性、前沿性、務實性。下面是部分供參考的選修課程目錄: 公共組織理論 、微觀經濟學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 、市政規劃與管理 、公共倫理學 、社會保障改革與管理 、現代領導理論 、 科技政策與管理 、中國政府與政治 、項目管理與評估 、比較政府與政治 、 教育管理 、國家公務員制度 、 醫療衛生事業管理 、管理信息系統 、土地資源管理 、宏觀經濟學 、環境政策與管理 、社會實踐與研討班、 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的學生必須參加社會實踐環節,進行公共管理與政策研究的社會調查或實習;同時要求每個學生至少參加10個以上的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的專題講座(即研討班),了解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以及學科前沿。
學位論文: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的學生必須撰寫學位論文。對論文的基本要求是理論聯系實際,論文選題必須緊密結合當代公共管理的實踐。論文的形式可以是專題研究、調研報告或案例分析。論文應充分體現學生運用公共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去解決實際公共管理問題的能力與技巧。
二、MPA學習形式
主要包括脫產和在職兩種學習方式。脫產學習-全日制在校學習(周一到周五上課);在職學習-又分為周末班(每學期的每周六、日)和集中班(每個月集中授課一次,一次4天。)
三、MPA學分要求
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的總學分要求是不少于50學分。這50學分的分布是:核心課程30學分;專業必修課程10學分;選修課8學分;實習和研討班(系列講座課)要有一定的學分,修滿后通過論文答辯即可畢業。因為MPA學生大多數都是邊工作邊學習的,無法按照脫產學習的學生一樣保證上課時間,因此,MPA學生的學分只要在五年之內學完即可;并且每門課程只要保證三分之二的到課率即可參加學分考試獲取相應學分。
值得一提的是,考生會擔心學分會不會很難拿到的這個問題。實際上,MPA的教學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方式,很多內容和考生的工作息息相關,而且MPA不是在學理論知識,因此只要跟著教授認真學習,拿到學分很輕松,現在基本上沒有學校會在學分上面卡學生,不予以畢業。
四、MPA師資構成
MPA的授課教授除了要有較高的理論功底外,還要有一定的公共管理實踐經驗。一般院校的師資構成分以下幾個部分:本校的優秀教授,一般選擇教授、副教授級別有部門組織實踐經驗的;聘請的外校知名教授;邀請學者型官員進行講座;外教。